在吉管理区大井社区,只要你提起徐凤琴,街坊邻里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她可是个好媳妇,家中里里外外全靠她,真是不容易。”
53岁的徐凤琴家住台吉管理区大井社区,十几年来,她一心照顾生病的丈夫和公婆,用爱撑起了一个家。
刚结婚时,徐凤琴一家的生活幸福而平静,公公和丈夫都是原北票矿务局的工人,自己在一家集体企业的理发店工作,婆婆操持着家务,一家人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2001年,徐凤琴和丈夫双双下岗,徐凤琴不等不靠,在自家门口的小屋开起了理发店,因为她手艺好,服务也热情,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丈夫也开起了出租,两口子起早贪黑,生活又看到了希望。
2003年5月,公公突患脑血栓,出院后卧床不起,为了不耽误丈夫出租挣钱养家,徐凤琴关掉了理发店,把伺候公公的事全包下来。夏天时,徐凤琴定时给公公翻身,每天擦洗身子、换衣裤,以免他得褥疮;冬天时,徐凤琴为公公赶做了十几条棉裤,给公公换洗。一连几年过去了,在徐凤琴的伺候下,公公的病情一直很稳定。
2007年冬天,徐凤琴的婆婆患上了小脑萎缩,一年后,婆婆在自己院子里摔到了,造成胳膊骨折,彻底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更加重了徐风琴的负担。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婆婆骨折刚见好的时候,丈夫又换上轻度脑血栓,为了丈夫的安全,徐凤琴也不敢让丈夫开出租车了,家庭的重担就全都落在了徐凤琴一个人的身上。2012年5月,婆婆也得了脑血栓,这一家五口人,三个脑血栓,孩子还在外地上大学,也不敢因此耽误了孩子的前途,徐凤琴只得一个人默默的承受。每当公公或婆婆住院时,别人家都是几个人守候一个人,而徐凤琴两口子,为了方便侍候父母,只好与公婆一起住在医院。由于常年的劳累,徐凤琴也患上了腰脱的毛病,经常疼得冒汗。然而,每当有人和徐凤琴唠起这些事的时候,她总是非常认真的说:“我不会说漂亮话,只知道,父母养育了我们,现在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了,伺候老人是我们应该做的”。
徐凤琴不但对自家的老人尽心尽力,对周围的老人们也是能帮忙的就搭把手,她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免费为老人们理发,有的老人过意不去,想要给点钱,她执意不肯收。徐凤琴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在她的身上没有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但她用坚强撑起了一个家,用真情守住了一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