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一些家长为了方便自己做事,会故意用手机“哄孩子”,致使孩子从小就形成了对手机的依赖。当下,“不玩手机玩啥”已成为很多孩子的口头禅。
让孩子过早地频繁使用智能电子产品,无疑会造成很多危害。研究表明,使用智能手机会让孩子对一种物品或行为产生散漫的执著,这种症状会容易导致青少年期注意力缺陷、多动性障碍、品行障碍、性格障碍等。
其实,孩子最想要的,是有一种被爱的感觉,这种被爱的感觉,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乐观、自信、积极等正面认知取向的奠基,也是一个孩子获得安全感和归宿感的必要条件。而这种被爱的感觉,是电子产品所不能给予的。
想要让孩子摆脱对电子产品的依赖,需要多角度发力。
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应履行监管主体责任。家长要摒弃“孩子还小,玩一会儿没关系”的错误观念,尽可能与孩子沟通,给予有效陪伴,更要以身作则,教会孩子如何正确使用电子产品辅助学习、拓展知识面,让电子产品在孩子身上真正地发挥积极作用。
学校应积极开展素质拓展等活动,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通过培养新的兴趣点,转移其对电子产品的注意力。比如增加体育基础设施,组织孩子们体育运动和趣味户外活动等,促使孩子全面健康地发展,避免他们对电子产品形成依赖。
客观地说,电子产品虽然有很多弊端,但在教育和空间模拟方面优势也很多,目前缺乏的只是能够安全使用的电子产品和互联网的环境,而这点可以通过提升学校信息化硬件设施来满足。学校可以建设电子阅览室,让孩子在绿色环境里自主查阅资料,真正享受互联网发展红利。
我们不能把电子产品从孩子的生活中“删除”,但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如何正确使用电子产品。温暖的引导远比冰冷的阻止更有效,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而家长更是孩子最好的陪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