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仅2018年,全国快递业共消耗快递运单逾500亿个、包装箱约143亿个、编织袋约53亿条、塑料袋约245亿个、胶带约430亿米、封套57亿个。每年“双11”过后,快递都要进入井喷期,快递包装如何做到绿色环保,值得深思。
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公众并非不知晓随意丢弃快递包装的危害,也不是没有意愿采取环保行动。然而,消费者处于商品流通末梢,如果身边缺乏循环利用途径,自然无力在环保上积极作为。近年来,面对快递包装垃圾的危害,一些快递企业已有行动,这些做法为消费者的环保参与提供了可能,也为行业探索环保包装积累了经验。
减少包装中的塑料成分,通过技术手段,代之以易降解的生物基成分;推行的电子面单,减少了纸张和油墨的浪费,并保护客户隐私;循环使用快递包装,使其产品边际成本变低,环保效益显现;设置纸箱分类回收点,在快递网点、社区居民地定点参与回收。此外,一些电商平台还以小奖励或优惠,鼓励用户尝试环保包装。这些措施增强了用户参与感,强化了人们践行环保的信念。
但这些尝试尚未全面铺开,只是在部分城市试行。在市场条件下,企业推行环保,依旧要受到成本掣肘。比如,使用生物降解塑料包装袋,成本将高于现有包装;在传统快递包装中,气泡膜、塑料泡沫起防震作用。为此,除了寻找绿色可替代物,还要求减少填塞物,限制包装的空隙率,这意味着在快递取件、包装、运输及派送过程中,企业要进一步细化服务,避免物品碰撞受损。因而,对看重揽件派件效率的物流企业,提出了新要求。
从长期看,快递绿色包装的推行,依然需要遵循市场规律,寻求商家、快递企业和消费者间的利益平衡。如此,新环保模式才能得以持续、有效运行。
“新限塑令”提出,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新要求,国家的有关举措,为快递包装确立具体标准。毫无疑问,快递包装行业的环保转型,是大势所趋。其政策支持完善环保产品的供应链,协助降低快递绿色包装的经济成本;行业的转型经验,也给外卖等新场景消费提供借鉴,行业平台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助推绿色快递发展的一味催化剂,从而为整个社会的环保事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