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关于“老赖”话题的讨论不绝于耳,有时甚至登上网络热搜,成为社会上极不光彩且令人讨厌的一类人群。一般意义上讲,“老赖”指欠债不还的人。而从法律意义上讲,“老赖”是指那些明明有能力偿还欠款,却拒不偿还全部或部分债务的人。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也常出现“老赖。现实生活中,“老赖”不仅损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司法公信力,还挑战社会诚信底线,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对于“老赖”的治理已经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国家从法律层面出台了诸多新的规定,“老赖”的标签一旦被贴上,“荣登”“老赖黑名单”,个人信用就会有污点,对于申请银行房贷、车贷都是毁灭性的打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老赖”自身而言,其唯一住房法院可拍卖、财产可网上冻结划扣、车辆上不了高速、水陆空出行受阻、高消费被驳回、买房出境受限、甚至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对于“老赖”家人而言,其子女不能就读私立学校、子女考公务员军校航空院校政审无法通过、子女考大学可能被拒绝录取、父妻共有房产可被执行……这些刚性约束的法律法规,成为惩戒“老赖”的锐利武器,令很多想成为“老赖”者望而却步,已成为“老赖”者主动还款。
古语曰:“锄一害而万苗壮,刑一恶而万民悦”。“老赖”虽称不上“大恶”之人,但作为诚信社会、法治社会的顽疾,祛除才会大快人心,才会更好地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才会使社会更加和谐。目前,在法律法规的威慑和相关部门“组合拳”的严厉打击下,“老赖”的赖账行为的确有所收敛,但仍有个别“老赖”抱有幻想和侥幸心理,在“还”与“不还”的边缘徘徊。奉劝那些已成为“老赖”和即将成为“老赖”的人们,赖不是办法,“躲猫猫”更不可行,你们的劣迹是无以遁行的。为了自己,为了家人,马上放弃自欺欺人的幻想,悬崖勒马,养成不敢、不能、不愿失信的自觉,共筑诚实守信的社会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