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内,人们在追溯红色记忆,重温革命历史;公园中,鲜花烂漫,蜂飞蝶舞;山顶上,鲜红的党旗随风飘扬,猎猎作响;村落里,一条条村路整洁平坦,一排排民居粉饰一新……北票市上园镇朝阳寺村日新月异,绘就了乡村振兴的新图景,打响了“红色旅游第一村”品牌,擦亮了红色文化旅游名片。
朝阳寺村是朝阳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2021年春,省级“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落地,上园镇以此为契机,点燃红色村庄动能,通过准确把握内涵、积极规划统筹,创新工作举措,全面推进朝阳寺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
“红色美丽村庄”点燃了红色引擎,促进了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项目的实施,汇聚了镇村干部群众的强大动能,大家群策群力、团结协作,有豪情,有干劲,项目建设满弦开工。
强化村级党建
形成“党员冲锋干”
通过“红色美丽村庄”的赋能,村基层党组织筑强了战斗堡垒。村党支部充分将村庄的红色历史资源同“三会一课”“民主组织生活会”等紧密结合,不断激发村党组织和党员活力;成立了“红色村庄建设党员突击队”,将党组织活动融入到红色村庄的建设现场。朝阳寺村先后被评为“北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朝阳市先进党组织”“北票市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朝阳市文明村”“辽宁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密切党群关系
形成“带着群众干”
村党支部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中紧扣“服务群众”这个主题,通过走访群众,向群众了解建设意见来延伸党的工作触角,既强化了宣传群众、凝聚群众作用,又集思广益、提升了服务水平。借村庄建设契机,牢固了“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群众”的四方联动机制,深化了“党员联系群众、群众评价党员”的工作制度,实现了“红色党群联动”的良好局面,团结了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筑牢了党员群众的服务阵地,增强了村庄的红色党建优势。
群众拥护建设
形成“大家争着干”
村“两委”动员群众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中蓝图共谋、发展共商、项目共建、成果共享,工作专班先后征集了村群众对红色村庄建设意见建议26条。群众不仅积极建言献策,还对村庄建设十分支持与配合,有的村民把自家门前的空闲地做公共绿地,有的村民义务出工参加劳动,有的村民把自家的推土机、铲车、钩机用于施工建设,全村上下汇聚了强大的发展动能,使红色资源真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
“红色美丽村庄”推动了全面建设,促进了人居环境高质量提升。项目的实施,切实改变了村容村貌,极大改善了居住条件,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基础设施改造
使群众生活更便利
“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伊始,镇村统筹部署、规划先行、提升站位、通力协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谋划好村庄建设。在强化红色资源利用和开发的基础上,大力提升村容村貌,并加强资金监管、评估验收等工作,新改建纪念馆1处,修柏油路4公里,安装路灯220基杆,铺彩砖8000平方米,建党建公园1处,建2000平方米广场1处,建卫生厕所1处,立雕塑1处,墙体美化3000延长米,栽植花草树木千余株……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带来村容村貌的巨大变化,使百姓生活更加便利。
生态环境优化
使群众生活更满意
上园镇党委、政府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内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主动下好生态保护先手棋,将“红色”融入“绿色”。严格落实“河长制”,在柳河修护岸2公里、清理垃圾500立方米,清淤沙3000立方米,平整场地1万平方米,恢复了河道生态功能;还在岸边修建水池景观1处,新种植花草的树木千余株。下一步,将着力打造“一带一廊”,对红色村庄进行“绿色”生态高质量再提升,全力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红色村庄生态绿廊,环境更好了,群众的满意度更高了。
环境整治行动
使群众生活更幸福
结合“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和市“八个一”重点工作,朝阳寺村建成镇级“环境整治示范村”和“垃圾定点清运试点村”。按照“户归置、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和健全机制等措施,实现了全村垃圾定时定点清运;镇政府成立由城建、司法、国土等部门组成的集市综合整治工作组,联同村干部一同参与,对集市经营进行划行归市,严格临街商户落实“门前三包”,并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和处理违规停车行为,使村庄的街容街貌有了极大改观。
“红色美丽村庄”带动红色效应,促进了特色产业高质量迈进。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随着“红色美丽村庄”项目的稳步建设,朝阳寺村实现了产业兴、业态丰、收入增。
红色旅游产业
稳定起步
“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规划设计了“一线两区三节点”,同时为了有效利用资源,增强访客的红色观光体验质量,对“朝阳第一党支部”原址进行修缮和布展。与此同时,着力建设村庄旅游产业配套设施,积极扩大媒体宣传面,参观人数进一步增多。此外,已经建成400平方米乡村振兴学堂1处,用于开展现场教学、情景授课和打造精品党课,将村庄打造成全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室外体验中心,实现红色村庄的旅游体验和教育功能的有机结合。
特色绿色产业
强力蓄势
结合朝阳寺村自然条件,上园镇对村庄绿色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认真分析研判,计划利用红色旅游的带动效应,拉动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利用“关山福”农场和村内农户经营的桃园、枣园等,重点打造以服务户外研学、红色拓展等红色旅游项目为依托的绿色农业,全力推行“农业产业+生态观光+红色旅游+党建教研”的互助式发展模式,计划利用3000亩关山开发红色旅游户外拓展基地,打好“红色旅游+绿色产业”的组合拳。
光伏发电产业
增添羽翼
在“红色美丽村庄”进行规划之时,镇村统筹部署,充分利用村庄场地建设光伏电站,持续实施光伏项目。光伏电站已经建设完成,采用31kw光伏发电组件66片,建成后并网年发电量约2.7万度,年收益约1万元,带动9户村民增收致富,进一步补齐了村级产业发展和收入短板,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增强了村级产业发展的实力,打造了清洁程度高、收益可持续的“阳光银行”。
上园镇将“把红色资源运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理念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中,让红色内涵更加丰富,让红色村的底色更加鲜亮,促进了乡风文明的高质量传承。
建立强大文化自信
汇聚振兴发展新动能
“红色美丽村庄”在镇村团结、上下一心的建设的热潮中,激发起了全镇人民强大的文化自信心,干部和群众自发进行村庄建设义务劳动千余人次,在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学习红色精神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唤起村庄红色记忆
红色文化增添新光彩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镇村大力开展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的各类活动。举行“朝阳寺事件”纪念活动一次,举行了韩麟符烈士塑像揭牌仪式,举办以传颂红色精神为主题的大型专场演出三场,创作以“朝阳第一党支部”成立为主题的原创节目十余个,举办“红色美丽村庄”落成大型赛诗会一次。通过多种“红色活动”的开展,使红色基因深深融入到全镇干部的整体工作氛围之中,使镇村建设焕发出勃勃生机。
助推精神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展开新形态
朝阳寺村将革命精神内涵有机融入到村规民约中,在引发群众强烈情感共鸣的同时,引导形成文明向上的乡风民风,在全村营造出“人人遵守村规民约、户户争当模范典型”的良好氛围,推动了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工作不断深入,带动了全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使全村上下邻里和谐,不时有好人好事涌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道德银行”相关活动参与人次多达3200人次,充分发挥了红色文化的教化育人功能。
“我们力争把朝阳寺村这个‘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打造成为‘党建工作先进村’‘红色教育品牌村’‘集体经济发达村’‘村级治理模范村’‘乡村振兴样板村’,让‘红色美丽村庄’成为激活乡村全面振兴的动力,成为推动朝阳寺村乃至全镇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健全红色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机制,加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红色美丽村庄的知名度,提升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层次,进一步提升‘红色美丽村庄’的颜值、气质和内涵。”上园镇主要负责同志说。
宗术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