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渐润,枝花重临,折菊寄相思。
又到清明,正值大地回春、万物恢复生机之时,也是人们祭奠先人、寄托哀思的时节。在这个节日,生机与死亡既有对比,又相融合,代表着生者最深的哀痛与思念,也将中国人对生命与传承的理解赋予其间。
到先人墓前祭扫的,有的是特意回乡的游子,更多的是守在家乡的后代。其中大多是成年人,为人父母者,抚孺情重,回首半生,更觉得亲恩难报,不禁悲怅交织、感怀倍浓。到墓前打扫干净,献一捧鲜花,斟一杯清酒,摆几份祭食,告慰亡灵,语寄相思,春风过处,那一地花瓣香沁人间,像是逝者的回应,又恰似先人对后代无私无言的关爱。
分离总是悲伤的。人们把清明祭祀作为生命的传承与被传承者的对话,不重形式,重在沟通,隔空的交流与思念中,使这种痛人心扉的别离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久别重逢。随着墓前的娓娓倾诉,活着的人让逝者没有遗憾,逝者的挂念成了生者继续前行的力量,祭奠过后,下山途中,春天生机正旺,眼泪风干,愁怀渐去,春风里仿佛犹送来故人的叮咛和嘱托,让人心里有了底气,眼中有了方向。
我们都是传承中的一部分,生命很短,路还很长。
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