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票市宝国老镇保铁社区,有一位制作二胡的手工艺人,不仅有扎实的美术功底、敏感的音辨能力,而且有着精益求精匠人情怀。他所制作的二胡,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发音纯正。他就是保国铁矿退休职工牛力明。
牛力明于1981年参加工作,1982年在保国铁矿工会任职,后在保国铁矿宣传部退休,期间一直潜心学习、钻研美术、摄影等,并对音乐钟爱有加、日益见长。
2017年,一位搞音乐的朋友委托他维修一把破损的大提琴,修复难度极高。但是凭着一股钻劲和韧劲,他硬是将大提琴修复得完好如初,深得圈内朋友的赞赏。之后,他便陆陆续续地帮人维修乐器,多数都是二胡。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他逐渐对拉弦乐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且萌生了制作二胡的念头。
为此,他不惜高价买来老榆木、鸡翅木、缅甸红花梨等材料和虎台钳、抛光机等工具,开始尝试手工制作二胡,并成立了二胡制作室。
牛力明讲,二胡的构造虽然看似简单,但它的制作工艺却十分繁杂,包括制筒、制杆、制托底、制琴轴、打磨、蒙皮、上漆、风干等,每一步都需要精工细作,进而保证二胡的音色。
他有着异常敏感的音辨能力,同时赋予了二胡的灵性和生命。“或许是天赋吧,我的耳朵能辨听到很多人不易发觉的细微杂音。”牛力明笑着说。
在维修老旧二胡的过程中,牛力明还发现,由于材质和制作工艺的不同,二胡能够调整的部分,除了琴码和“消音垫”,几乎无计可施,基本上是以不变应万变。还有就是琴轴磨损、琴杆变形、DA两弦拉力不平衡等原因,严重导致音色变差,影响和困扰练习和演出的效果。
他介绍,通过实验,他把一把琴杆插口部分损坏的二胡锯短了,竟发现音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虽然两根琴弦的弦距变短了,但是没有影响正常使用。之后去掉了原来的琴轴,采用一块挂弦板,并在上面分布了比标准二胡更宽范围的挂点,把琴轴置放到了琴拖上,发现这个方法可以有效改善DA两弦的平衡拉力,使琴膜的振动达到最佳点,高把位杂音减小了,整体音色也提高了。
牛力明讲,由于挂弦板的高度和弦尾的拐点在一条直线上,使得琴弦对琴杆的拉力分配变得十分均匀,而且增加了琴杆上部的强度,揉弦时提高了“敏感度”。对于琴轴琴杆磨损严重的二胡而言,只要在原琴轴孔上固定挂弦板,再换上一个倒置琴轴,成本不高,即可起死回生。另外,由于去掉琴轴拓展了琴头上部空间,为人们根据个人喜好“私人订制”二胡琴头样式打下了基础。
得益于这一重大发现和发明,牛力明的“倒置琴轴可变弦距二胡”相继荣获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和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对于二胡蒙皮,他还采用多种材料合成技术,既能保证二胡音色,又能降低成本,提高二胡的耐候性。目前,他正在积极申请专利,并期望与有识之士合作,把二胡制作这门独特的技艺发扬光大。
在牛力明散发着阵阵木香的工作室,仿佛有股神奇的力量,能隔绝外界喧嚣嘈杂的声响,让他沉浸在制琴的世界中。他精心打磨的二胡,不仅仅是演奏乐器,更是一件件凝聚着希冀的艺术品。 刘福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