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曾为全市200多个单位的电话录制电话铃声:“创建文明城市,争做合格市民,欢迎您致电北票市……”。
从那时候起,创建文明城市的理念就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同时“创建文明城市,争做合格市民”也逐渐深成为我们家乡每一个市民的自觉行动。
12年来,我用心品味,细细观察文明城市的创建进程,体会我的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文明之花处处开,细微之处皆风景。
文明城市创建我们城乡的环境变得更加优美。
记得1985年,在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进修的日子,夏日我和辽宁台的老师一起去位于沈阳东陵区的棋盘山旅游。当时,棋盘山景区刚刚建设,但是路两边的路树已经长得参天耸立,大巴车疾驰在路上,在车上望见两边的路树遮天蔽日,心里就非常羡慕。那时,我家乡十年九旱的辽西,路两边不论城市还是乡村,很少有这么高、这么茂密的树木来遮挡绿荫。后来,我的家乡开展机关干部义务植树活动,路两旁的绿化逐渐就变成了现实。
时光飞逝。2001年第一次走上齐鲁大地,在济南出发的高速公路上,我发现大巴车两侧路树是双行的,而两行树的中央竟然还有鲜艳的花、还有淙淙的流水,当时我那一番羡慕,山东这个地方这么富足,原来连路树都是双行的!
2010年我再次来到山东,从济南坐高铁到山东威海,我知道这是全国最早的文明城市,而且威海市是全球的宜居城市。威海是三面环海的城市,无论是城市乡村,走到每一处,只要你回头就好像你就在海边生活。随便找个街上一个小饭店坐在二层楼上,稍一回头,街景就是一个小公园。街景是各色的树木,两侧是五颜六色带着图案的鲜花,而路边的树更是一行树,一行花,一步一景,煞是迷人!
当时,我在感叹这里的环境的同时,也是心里默默地期望着我的家乡什么时候也变得如此美丽!
多年以前,每每想到10月到北京看香山红叶,心驰神往。如今,只要你早晨走向城市的小区、街道一角,都可见怡人的自然景观,赏心悦目。
秋天的家乡,无论是周末驱车去往大黑山国家森林公园、燕湖园湿地,还是去下府开发区采摘,抑或是去北部偏远的农村走亲访友,道路两侧那树的叶子在晚秋都是金黄色、红色,彩色相间,令人心旷神怡,啧啧称赞,那不仅仅是一个绿化地带,更是一个个迷人的风景。那改建和扩建的世纪广场、人民公园、新建的山体公园、河口公园、口袋公园、桥群公园、湿地荷花池、天鹅湾……正在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和城市的靓丽名片,也是人民心中的一片净土。
而保护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在燕湖园、白水河畔,每年春季和深秋,天鹅来此,游览观鸟人群增多,志愿者会自觉组织起来到湿地捡拾垃圾……文明之花,伴着岁月深入人心,深入到每一个角落。
文明城市创建使我们的市民人文素质逐步提高。
记得2012年我从锦州坐火车去往济南。在锦州有几个东北人在车上,因为座位的一点小事大吵大闹,给人印象东北人太缺少教养了!而过了山海关,渐渐进入山东的时候,车厢异常的安静,人们说话都是悄悄的,没有了大吵大闹,那时候我都感到了这种差别巨大。
记得在济南一个早餐部,人很多,人们自觉排队在那儿等待,温文尔雅的服务员会给你拿来凳子,轻声细语对你说:“老师,您稍等,不要着急……”我当时还挺奇怪,他怎么会叫我“老师”呢?慢慢地发现,走在济南的大明湖畔,走在济南的趵突泉公园旁、李清照故居,每进一个公共场所,当人来人往车辆较多的时候,都会有工作人员说:“老师,您稍等……”“老师,请您让下……”这里的人文是那么温文尔雅,不愧为居山东孔府之地的民风民俗。
而在山东的大街小巷,尤其是在威海的海滨大道,在威海的各个十字路口、大路上,车辆礼让行人,人们自觉等红灯,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不需要交警或者是志愿者来指挥!
前些年,有一个话题叫做“中国式过马路”。我听到这个话题之后就想,哎呀,这是不是说我们家乡的马路上啊,一群人不看红绿灯,人多就一起过马路,也不看车辆,当时我很感慨。我曾经让我学习播音主持的艺考生,就这个问题作个演讲,你怎样看待“中国式过马路”,那个时候我就期待着什么时候这种车辆让行人、行人自觉按交通规则能够深入人心,能够成为我们市民的共识。
过去,有许多不文明的行为:往地上乱扔垃圾,说不文明的语言。横闯马路,车窗抛物,践踏草地,把自己家的污水往门外倒,夏天影响路面,冬天滑倒行人……
曾经听过一个小故事,在街上,有家水果摊,一家人走累了,他们到水果摊前,买了橘子。小女孩等不及了,一把抢过袋子,拿出橘子,迫不及待地剥了起来。在她剥完皮后,她用力一扔,把皮全扔在地上。在橘子皮掉到地上的同时,小女孩身上的那份文明没有了。
今天我亲眼所见的:在北票南山大街,有一个卖水果的摊子,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爸爸走向了水果摊。父子俩买了一把香蕉,男孩等爸爸拿了以后再拿。他从袋子里拿出一只香蕉,剥开皮吃了以后,他本想找垃圾桶,把皮扔掉。但周围没有垃圾桶。我猜想他一定会扔在地上吧!但我猜错了,他有礼貌地向摊主拿了一个袋子,把香蕉皮装在里面。这时,父亲也吃完了,他把父亲吃的皮也装进了袋子里,他绑好袋子,牵着父亲的手走了。
这一幕深深感动了我。创建文明城市,体现了北票人讲礼貌、讲文明的好习惯。
过去,在我们城区还有一种说法, 出租车叫做红蜻蜓、绿豆蝇、蓝精灵,不碰你都不行。说的是红色的出租车、绿色、蓝色的出租车,都是由原来的三轮车演变而来,司机不懂交通规则,乱开乱撞,我们都要小心。行人在路上或者步行都非常担心,而开车就会更加小心翼翼,遇到这样的车,心里就直打鼓。现在,随着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宣传深入人心,红蜻蜓、绿豆蝇乱钻乱串的现象已经很少了,而路上的快递小哥也会主动礼让。
家乡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十多年后的今天,新时代文明实践步伐加快,新闻媒体的宣传、执法制度的完善,和人们的自觉行动,在大街上,车辆礼让行人、摩托车电动车戴头盔,行人按交通规则,已经成为自觉的行动。雨雪天气环卫工人昼夜除雪、各单位工作人员,广大市民积极行动,交通更顺畅。这一点一点的发展变化推动了文明城市创建的步伐,彰显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丰硕成果。
文明,是一份人生幸福的开始,文明,是一份生活中最美丽骄傲的礼物。当有风度的一伸手,当有修养的一句话,充斥在人们心田,便回味出那文明的味道、舒缓的感觉。
著名现代女诗人碑林路人在一首诗中写道:
“在天空上写诗,
在河水边写诗,
在刚刚苏醒的大地上写诗。
我想让每一个日子
都有诗的曼妙
我想让每一个生命
都有盛大的开端”
文明是一种力量。我想说,让文明之花开遍我们的心灵,我们的城市就会诗情画意,愉悦无边。让我们为美好、和谐、文明的城市而写诗吧,愿文明之花与岁月一同绽放 ,开遍北票大地。张 丽